专家独家点评:严防行政权党权干涉司法审判

2013年03月10日12:29  新浪嘉宾访谈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网友,你们好,我是来自新闻中心的李炀,欢迎您收看今天的新浪视频直播,今天的视频直播我们将会为您直播人大第三次全体会议的三场报告,分别是来自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以及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说明。今天我们特意请到国家行政学院的教授汪玉凯,让他为我们即时点评。汪教授,你好,和我们的新浪网友打个招呼。

  汪玉凯: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汪教授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的副会长,所以,在行政体制改革方面汪教授是资深的专家,我们今天也是希望汪教授可以给我们对这三场报告做一个深入浅出的具体而且有您的独到见解的点评。

  首先,我们一会儿会听到的是两高的报告。说起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普通人的生活离的很远,所以,很多网友会觉得以前不会关心这个。因为第一个离我很远,第二我听不懂,您觉得我们普通人该怎么听这个报告才能听懂它呢?

  汪玉凯:实际上,我觉得不管是高法的报告,还是高检的报告,表面上看好像离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很远,实际上并不远,因为每个人都和法律有关,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只要和法律产生关系以后,他就可能和法院有关系,就可能和检察院有关系。比如我们平常感受到的司法公正不公正,我们人和人能不能处在同一个平等的起跑线上,我们遇到事儿以后能不能得到公正的裁决,包括民事纠纷,财产发生纠纷,我们和政府机构发生纠纷啊,行政审判,民事有民事审判,犯罪就是刑事审判,商业职业活动叫商事审判,这些都和老百姓息息相关。

  主持人:所以,我们应该关注这个报告,最高人民法院的报告已经开始了,我们首先请导播给我们切到视频的现场。

  汪玉凯:好。

  主持人:现在正在做报告的是最后人民法院的院长王胜俊。

  汪玉凯:在两会期间,高法和高检都必须做年度的工作报告,一个是把上一年法院的工作情况给人代会代表做一个全面的回顾和总结,我们过去做哪些工作,重点在哪些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下一步法院工作在新一年度的重点方向在哪里,要部署,提请人代会代表进行审议。

  汪玉凯:司法不公、审判不公这方面的问题是比较突出的,要预防司法腐败,同样的问题可以裁的很轻,也可以裁的很重,这样给法官很大的自由裁量权,我们现在很多司法部门给它送钱了,同样的问题可能判的很轻,如果他没有收到这个钱可能就判的比较重,直接影响到司法的公平公正。实际上当一个社会司法审判,这是最后校正社会的,如果这个出了问题,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就荡然无存了。所以,为什么习近平上来以后关注司法公正,加大治理司法腐败的力度,我想它的意义就在这儿。一个社会很多不公平不公正,但是最核心的司法要公平公正,因为它是社会最终裁决的审判机构,如果这个裁决的审判机构本身出问题以后,社会这个天平就出大问题了。

  主持人:我们看到去年最高法的工作报告就很着重的提出了规范量刑的事情,今年继续延续了这个焦点,可见我们对这件事情重视的决心。

  汪玉凯:对,这个问题国家层面也一直关注,因为人大对两院是有监督权的,法院、检察院向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任,一府两院是人代会对它的监督。所以,每年人代会期间,还有司法公平公正都是代表委员最关注的话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权益。如果这个问题涉及到公民和政府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到政府是否侵害了老百姓的权益,老百姓个人利益受没受损,如果公民财产发生纠纷以后,我通过裁决能不能公道的裁决,不要伤害任何一方,体现司法公正。刑事裁判,一个人犯罪了,但是犯罪量刑要得当,不要过重也不要过轻,过轻过重都是对法律的亵渎。所以,司法公平公正是社会公平的一个晴雨表或者说一个最主要的衡量的标志。任何一个现代社会都把司法公平、司法公正放到非常突出的地位。

  汪玉凯:讲司法队伍的建设,法院审判队伍的建设,我个人也相信我们从上到下确实在审判队伍建设方面花了很大的力气。第一,我们注重专业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学法律的,才能加入审判队伍。第二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操守教育,我不怀疑我们上下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也确实取得了一些很重要的成就,但是司法这方面的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

  我认为司法审判中的腐败现象比较严重,司法不公,审判不公,这个问题并不少见,我们看到很多很多的上访案件,其中就涉及到司法腐败的问题,老百姓认为我打了官司以后,审判结果他是不能接受的,当地又找不着说法,所以,他就不断的上访。我们在上访的案件中,征地、拆迁,这些引发大量的社会矛盾冲突,还有相当一部分就是我们司法审判的结果,一些人不能认可,所以,产生非常大的反弹,这样造成不断的上访。我们看到确实有冤假错案的案件经过多年上访最后反过来的,这也说明我们在司法审判、司法独立,防止行政权干预司法这是很大很大的改革空间。如果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司法审判的权力不能独立的行使,受到外来更多的干预,我想它的公正就没有保障。从中国目前实际情况来看,这方面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很多领导人掌握党权、行政权的官员他本身缺乏这方面的法律意识,他认为我的权力很大,我就是地方老大,我就说了算,所以,经常出现行政权、党权干涉司法审判的现象,最后这样的结果可能就导致了司法审判的不公这样的结果。

  所以,司法审判不公不仅仅是一个司法队伍本身的问题,与司法自身的运转有些关系,但是也与外来的干预,行政权、党权过多对司法审判的干预,这可能是很关键的。如果在这方面没有改革的举措,司法腐败问题还很难得到控制。令人感到欣慰的就是习近平上任以后,明确提出要加大司法改革力度,提出要废除劳教制度,改革审判制度,改革信访制度,这些都是很高的一些改革。最终我认为我们在共产党执政这样的框架下,司法相对的进行独立,如果没有司法独立这个条件,我想司法中很多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主持人:所以,您的观点是在保持党的领导下,司法要相对的独立。

  汪玉凯:一定要相对的独立,要严防行政权、党权干涉司法审判。十八大报告讲这么几句话,任何组织都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不能凌驾在法律之上。

  主持人:包括了我们的党。

  汪玉凯:包括党,任何人不能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以言代法,这三句话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主要表现在我们一些领导人身上,一些权力大的党政领导人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像王立军,出现了徇私枉法的问题。

  主持人:好,我们继续看视频。

  汪玉凯:它的结构主体一个是全国人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以,它每年要向人大报告工作,再一个是社会公众监督,包括舆论监督,社会公众的监督和舆论监督方面,这个仍然在上升,上面有人大,全国人代会对司法的监督,社会公众广泛的参与,特别是互联网、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后,通过网络来监督司法,也收到比较明显的成效。

  汪玉凯:前面是对去年一年法院工作的总结回顾,下面应该开始讲问题和未来法院的工作部署了。

  汪玉凯:他分析的问题讲了五个问题,而这五个问题最关键的是前两个,前两个最核心,第一个讲了司法独立问题,第二讲了司法公正问题,第三讲了司法审判和执行难的问题,第四讲了司法队伍中还存在腐败问题,滥用权力,第五,基层司法建设还比较薄弱。最核心的是前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最关键的。

  司法的相对独立,他是讲个司法体制问题,这个分析还是非常到位的,他没有具体再说,他认为司法相对独立应该构建什么体制,这是我们现在要广泛认真讨论的问题。像我们这样的国家,共产党是执政党,是国家最高领导力量,我们的法律都是党和国家政府领导制定出来的,但是法律制定出来以后,包括党在内的所有组织、领导人都要在法律范围内活动,就不能再干预司法活动。如果这个基本的框架不建立起来的话,司法相对独立这个体制也很难建立起来。我们现在问题的核心就在这儿。

  文化大革命最惨痛的教训就是无法无天,当时把法律都破坏了,国家主席刘少奇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他拿了一本宪法在中南海里大喊大叫,说偌大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保不住国家主席的生命安危,最后刘少奇被紧急疏散到河南开封,死了以后放在开封地下室的走道里,白头发一尺多长,没有人知道这是国家主席刘少奇,最后送到开封火化场火化了。文革最惨痛的教训就是无法无天。

  由此我想到这句话,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珍贵的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的科学技术,也不是文人们写的那么多浩瀚的著作,而是人类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把统治者关在笼子里,让他不要害人,这个笼子就是国家的法律。布什说他现在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构建一个制度笼子,来把权力关进去。我想这个笼子就是国家的法律。如果这个笼子得不到尊重的话,它得不到权力的话,我想司法独立是不可能的,司法的公正也是不可能的。

  王胜俊院长讲了司法审判五方面的问题,核心是第一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体制问题,独立问题决定审判的公平问题。下面执行难的问题,我想这是另外的问题。第四个,司法腐败问题很关键,这个问题也很重要。

  汪玉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我们多少年喊的口号,也是世界各个国家都在追求的目标,但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没有做到,做起来是非常困难的。

  主持人:它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汪玉凯:障碍就是受到权力制约,一个高级官员,我们现在很多高官腐败以后被判刑了,判刑就不进去,或者进去直接就出来了,保外就医,保外候审,如果一个平头老百姓就老老实实在监狱呆着,这就是司法不公平,在法律面前不是人人平等的,我认为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主持人:权高于法。

  汪玉凯:对,王子犯法与民同罪一直是人们向往的追求,现实中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这是人们感受到司法不公、司法腐败的非常重要的方面。

  主持人:如果要解决权高于法的问题,完善监督是不是最重要的一环?

  汪玉凯:要解决权大还是法大的问题,关键解决三个问题。首先,要树立法的权威,法制的权威能够树立起来,在法律里宪法是最高的权威,任何活动一旦违宪以后,违宪无效,违反宪法是无效的,包括其他法律法规,如果违反宪法以后都是无效的,很多国家都有宪法法院,看一个领导人政务活动中有没有违宪行为,违宪就无效。我们很多法律法规存在明显的违宪行为,但是得不到有效追究。第一,树立法的权威。

  第二,公权力放在法制的笼子里,对公权力进行制约,使公权力运行能够公开透明,在社会公众和法律的监督下。我们司法对公权力是有监督功能的,但是往往有时候也得不到很好的实施。第二是对权力机构有效的监督制约,解决权和法的问题。

  第三,克服人治传统,整个社会,我们的文化历史有长久的人治的历史文化传统,缺乏法制的传统,包括社会公众也经常希望有个清官来治县,这就是人治的表现,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法制的理念。所以,我们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如果整个社会树立不起法制整体的社会观念和意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治这样一种历史传统,我想刚才我们讲的这个问题还会存在。

  汪玉凯:最高法的报告已经完了,整体听下来有几点:

  一点对去年法院的审判工作做了比较全面的总结回顾,这个总结回顾也还是比较客观的,比较集中的反映了去年法院系统所做的工作,取得成效。

  第二,对问题的分析虽然篇幅不长,但是我认为切中要害。一是体制,司法独立。第二,司法公正,再就是司法内部的腐败,这三个可能是最关键的。对问题的分析我认为也是比较透彻的。从系统内对问题看的比较清楚的。

  第三,比较简要的部署了新一年审判工作的重点要点,和十八大整体司法改革这个思路还是比较吻合的,社会公众也是可以有期待的,毕竟司法审判是社会各方面高度关注的问题,体现了国家政治,如果司法能够相对独立,司法能够相对公平公正的话,它能够校正很多社会包括权力滥用,包括社会财富合理的分配,包括纠纷的化解,社会矛盾的解决,等等。这个做好它确实能起到一个有效的作用。

上一页1234下一页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保存  |  打印  |  关闭